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青海持续6年“绿盾”行动推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时间: 2022-09-22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中新网西宁9月21日电 (记者孙睿)记者21日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青海省持续6年开展“绿盾”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无序开发建设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了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据介绍,自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7部门部署开展“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以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牵头,会同省林草局、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等部门,将全省11个自然保护区全部纳入“绿盾”强化监督专项行动范畴。

  6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聚焦重点难点,建立多部门联动、紧密合作机制,形成台账管理、清单管理、销号管理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同时将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举报、审计反馈问题列入“绿盾”问题清单。截至目前,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列入“绿盾”问题295个、完成整改291个,整改完成率98.6%。

  6年来,青海累计核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点位8批次600余处,结合日常管护巡查、自查排查,梳理违法违规问题。所有问题已于2020年完成整改,并于2022年6月全部完成销号。4个位于核心区的私建木屋、木栈道、旅社等建筑予以拆除并恢复原貌,14个位于实验区违规建设的宾馆、营地等建筑设施予以拆除并恢复原貌,并对尕海湖边、环湖东路2个私设旅游景点进行了清理整治;完成13处历史遗留沙坑和1处退出矿业权的恢复治理;23个私建、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设施和临时性建筑予以拆除或停止建设并恢复原貌。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表示,“绿盾”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开展六年来,有效遏制了无序开发建设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力推动了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得到严格保护,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后期青海省将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地现代化监管体系,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督等方式,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破坏行为,督促问题整改到位,筑牢青海湖生态安全屏障。(完)

  9月15日一大早,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茶农邓小妹背起竹篓,戴上帽子,前往不远处的茶园采茶。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在五指山市,除了茶叶产业,雪茄烟叶种植产业也开始逐渐发力。

  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王海东指出,接下来将深化医养资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健全医养合作机制。

  6600万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龙消失了。王强说:“年代学结果显示,山阳盆地恐龙化石分布的时限是6824万年到6638万年前,表明山阳盆地内的恐龙多样性在其灭绝前的约200万年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这真应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同学们给邓秀新院士起的绰号——“邓布利多校长”,在他的手中,柑橘就像变魔法的道具,变幻无穷。

  10年来,我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5个生物圈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科普作家赵致真最近在做一件事情,他要把多年来淘到的大量苏联科普图书进行甄选,和长江少儿出版社合作,出版一套《苏联科普佳作丛书》。

  核电发电量在当前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在5%左右,较10年前约2%的占比有大幅提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人员在湖泊水温大范围动态监测与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传播的大尺度日冕准周期快磁声波波列现象。

  9月19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活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一同参加活动。

  坚守“三条控制线” 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指南提出,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设置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日前,2022年石家庄市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连日来,从学校到社区、从线上平台到线下活动,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一场接着一场,让民众沉浸在科学乐趣中的同时,也触摸着科普的温度。

  何谓“数”?怎么“算”?作为国家一体化算力枢纽节点的宁夏,如何从数据存储迈向数据计算、助推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一条古老的有颌鱼化石身上发现了一颗有3.8亿年历史的心脏。

  笔墨紧随时代,丹心许党报国,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

(责任编辑:admin)

社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