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在这个夏天的巨口与你们相遇

时间: 2022-07-24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在这个火热的夏天,我成为了闽江学院海峡学院“艺术激活乡村·暖薪点燃希望”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员,跟随实践队一同前往南平市延平区巨口乡,开始为期半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支教的暖风吹拂巨口,将调研的足迹迈向田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段令人感动而又欢乐的集体实践生活,带给我一段难忘的回忆。

  我还清楚的记得社会实践出发那天的滚滚热浪,师生一行22人乘坐动车从福州前往延平,拖着沉重的行李辗转于火车站与汽车站,最终在临近正午时顶着烈日坐上前往巨口乡的大巴车。或许是被期待又紧张的情绪填满了大脑,一路蜿蜒又颠簸的山路尽然没有让我受到晕车困扰,伴随着泥土的气息愈发浓烈,蝉鸣声也愈发清晰——我们到达了巨口乡谷园村。

  图为走访谷园村时拍摄到“艺术激活乡村”项目学生艺术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美莹 供图

  此次活动的支教点在巨口乡谷园村的礼堂。来这里的第一天,指导老师就严肃的告诉我们,因为当地人口外流严重,当地小孩并不多,开班第一天当地的党政办会帮我们召集到25名学生,但能不能吸引小朋友们在这里继续学习下去,还得看我们“功夫”深不深。

  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大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进行交流讨论,当天晚上的磨课会议更是持续到了凌晨2点。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的课堂呈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无论是新颖的授课手段、还是丰富的教学内容,都让巨口乡的小朋友们爱上了“朋辈式”的暖薪课堂,实践队的教学计划逐渐步入正轨。

  关于孩子们,有太多的话不知应该从何说起。作为“暖薪五育课堂”的一员,我担任他们的体育课老师。我曾以为自己应付不懂事的小朋友应该是小菜一碟,但实际上参与到课堂后才发现,34个孩子各有各的特点,因为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的孩子又有着不同的想法,有时甚至会控制不住他们。

  我与孩子们的相处方式不能说是很好,但是我尽量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与他们融入到一起,成为他们的朋友。最终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原则和性格,熟悉之后,面对不同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他们交流,应对这些事情也走了一些条理和章法。

  也有很多遗憾。这次我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多实质的帮助,我只能用自己的经历去告诉孩子们,人生道路从来都不是一条既定的轨道,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要对自己负责。我想,成长过程避无可避的,形成三观的道路,我们已走过半途,但他们才刚刚起步,虽然很替他们操心,但也只能希望他们能运气稍好,下次见面能再看见他们的微笑,这就是我最大的慰藉。

  社会实践的最后,当教学课程全部结束,我看着小朋友们在成果汇报会上独自跳完我编排的啦啦操节目,沉浸在舞台的表演中闪闪发光的样子时,内心是抑制不住的骄傲与自豪。

  半个月的支教时间不长,我们除了支教外,还围绕“艺术激活乡村”项目完成了原计划的调研任务。在调研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谷园村村民的采访工作,在与村民的近距离接触中,我们体会到了巨口父老乡亲的热情,也从他们口中了解到这几年来巨口乡谷园村生活的巨大改变。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以“艺术”为切入点,对于古厝文化的中新与发展,这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天,我在清晨醒来,悄声走出宿舍,在寂静无人的走廊上拍摄谷园村的景色,清晨雾气尚未褪去,阳光却已渐露锋芒,如今的巨口乡已经今非昔比,前辈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的正确方法,也将引导巨口乡的未来越来越好。

  图为实践队成员们来到谷园村粮食铺,调研当地村民对于艺术激活乡村项目的了解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庄子函 供图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失。半个月的时光虽然相伴短暂,却让实践队员彼此之间以及与巨口乡的小朋友们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正是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们将自己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尽最大的努力为当地留守儿童代来真诚的爱与关怀。

  回首实践,那些早起来到路口等待班车的身影,夜晚会议室忙碌的键盘敲击声,课堂上孩子们活泼天真的笑脸、调皮捣蛋的纠缠,围坐在餐桌边谈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点点勾勒出这次支教的完整轮廓。二十岁的我,在这个夏天,参加了这样的一场社会实践,认识了一些人,了解了一些事。这个夏天于我而言注定不平凡,我选择来到巨口,遇到有趣的人,认识可爱的孩子们,与他们共同经历属于我们的关于这个夏天的美好记忆,而这些记忆终会成为我大学四年生活中最不可替代的部分。(通讯员 李美莹)

(责任编辑:admin)

社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