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乌军攻占伊久姆俄面对重大战略失败还有挽回局面可能吗?

时间: 2022-09-13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自从乌克兰军队在2022年8月29日发动反攻以来,人们都以为乌军似乎是例行送人头的攻势,赫尔松俄军也确实依靠炮火收获了大量乌军人头,一时间“你的狼牙棒早晚会断,我的天灵盖无穷无尽”的段子风靡网络。

  当然,人们也看得出来乌克兰反攻赫尔松的目的,从表面上来看,乌军迫切需要一场胜利,给受到能源危机影响的欧洲国家们打上一针强心剂,同时打通第聂伯河巷道,好让来自北约的“货物”可以沿着第聂伯河转运到扎波罗热卸货。

  虽然此前俄军宣布对人道主义船只开放航道,但不管怎么说赫尔松还是被俄军占领,对于乌克兰来说,俄军可以随时封闭航线。而且放任俄军在赫尔松蹲着,严重威胁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的安全,因此乌军必须做些什么。说实话,最初所有人都认为乌克兰在赫尔松必须打,必须拿出个结果给北约有个交代。要说乌克兰是不是真的想要收复赫尔松?答案是想,非常想,乌军在赫尔松投入了从喀尔巴迁和敖德萨抽调来的兵力,要知道这两个部队在战争中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并且长期吃欧洲援助,就算战斗力不是最强,装备也是较好的,从这两个集群里抽调兵力不计伤亡发动猛攻,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了。

  可战斗一直持续到9月6号形势开始变得不对劲了,乌克兰军队开始向伊久姆方向运动集结,并发动攻击。更加令人没想到的是,原本部署在昆埃以北的俄军西方面军竟然无力防御,短短24小时内被乌军突破防线,威胁到舍甫琴科韦。这不禁令人猜想,乌克兰在敖德萨下了这么多的本钱,难道就是为了吸引俄军的注意力?或许有这个可能,亦或者乌克兰很可能是想打个组合拳,任何一个拳头吸引了俄军,另一个拳头都能打出致命一击。不管乌克兰到底怎么想的,总之乌军在伊久姆——哈尔科夫的反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遭到乌军威胁的舍甫琴科韦位于伊久姆以北54公里,是连接伊久姆,巴拉克拉瓦,库普扬斯克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同时通过县道北上可以连通大布尔卢克。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舍甫琴科韦是俄军顿巴斯战场北翼伊久姆——哈尔科夫战区最重要的外线交通枢纽,一旦沦陷势必对顿巴斯北翼俄军后勤造成不利影响。

  西南方面军在巴拉克拉瓦方向的压力也异常巨大,俄军此前数月没有封闭位于昆埃西部和巴拉克拉瓦北部的乌军突出部,进而导致乌军在反攻第一时间能够对巴拉克拉瓦形成合围势头,并进一步对昆埃交通线形成威胁。昆埃位于伊久姆以北20.5公里,向西通往巴拉克拉瓦,向东通往奥斯基河东岸渡口城市博罗瓦,向北通往舍甫琴科韦,是伊久姆以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相信很多朋友看出来了,乌军沿着舍甫琴科韦P07高速公路,沃罗希夫亚尔的M09高速公路,巴拉克拉瓦的P78高速公路猪突猛进,目的是截断俄军伊久姆——哈尔科夫战场南北联系,从而对俄军实施分割围歼。

  乌军在这次行动中采用了空输抢点,装甲突击,步兵跟进围剿,敌后特遣队实施破坏活动,这种战术堪称是样板式闪电战战术。而乌军随后在48小时内连续投入第二,第三,第四攻击梯队,72小时内投入预备队实施总攻,对沿线俄军据点实施分割围剿,纵深穿插,假如不是乌军进攻区域限制在伊久姆—哈尔科夫地区,你说他打了个大纵深战术也不算过分。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乌军的第一、第二突击梯队为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但第二梯队时已经出现了武装皮卡这种战地改装车辆,这意味着乌军的战斗车辆在持续战斗中已经损耗了不少,来自北约的支援只能集中在第一梯队,谋求第一波次攻击力最大化。而第三、第四攻击梯队的步兵部队比重大幅度上升,这意味乌军的进攻能力损耗较为严重。

  乌军自己也承认为了取得伊久姆——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军队顶着俄军的火力封锁和空袭拼死突击。由此来看乌军付出的代价恐怕会超过赫尔松,根据俄罗斯方面说法,俄军在伊久姆——哈尔科夫战役中总共击毙大约4000名乌军,这个数字放现代战争中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乌军此战一举剪除了俄军顿巴斯北翼最外侧的重要支点,打通了交通要道,因此这些损失是尚可接受的。

  那么既然乌军打得好的话,俄军表现怎么样?答案是状况不明,除舍甫琴科韦,巴拉克拉瓦,沃罗希夫亚尔,昆埃,皮德维索克,格罗霍瓦特,佩特里夫西克,大科米舒瓦哈,伊久姆,奥斯基尔等几个主要据点有俄军驻守,沿途俄军几乎寥寥无几。甚至于连库普扬斯克都是伊久姆方向俄军VDV紧急赶过去填线,乌军的进攻异乎寻常的顺利,以至于乌军想要炫耀战果都尴尬的找不到足够多的俘虏。

  根据一些乌克兰媒体公布的说法,乌军在伊久姆——哈尔科夫反击战中击毙大约2000俄军,部分地区尚未完成清缴工作,由此可见俄军的损失或许会在3000-4000之间,但这对俄罗斯来说可不算个好信号。乌军战斗上升多少?俄军战斗力又有多拉胯?那是另一个故事了,让我们接下来继续说伊久姆。

  乌军突进如此顺利,俄军撤退如此迅速,不禁让人们觉得这似乎是一场阴谋,难道俄军是在诱敌深入然后寻找个最佳时机封闭乌军突破口,围歼乌军有生力量?这种猜测不是没有可能,从俄军沿着伊久姆和固守,以及库普扬斯克以北的德沃里齐纳和大布尔卢克交通枢纽仍然在俄军控制下来看。直到9月8号俄军外围据点尚未丢失,伊久姆方向暂且稳固,倒也支持这种观点。同时莫斯科方面也宣称从方面军和中部军区抽调力量组成增援部队,似乎一切都在俄军掌控之下。

  就在人们翘首以待,兴致勃勃地等着看俄乌战争以来最大的一场地面决战时,传来的却是乌军在9月10日全面突破伊久姆地区外围防线,俄军奉命向奥斯基河东岸突围的消息。人们不禁要问了,说好的增援部队在哪里呢?说好的决战和包围圈呢?怎么就变成俄军突围,甚至部分部队在奥斯基尔被乌军包围了呢?难不成又是乌克兰的认知战争?

  从乌克兰军队公布的视频,我们不难看出,俄军和民兵的抵抗非常有限,乌军抓获的俘虏主要都是些民兵,只有少量被乌军空输和机械化部队俘虏的俄军。既不是诱敌深入,又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那么俄军究竟去哪里了呢?难道俄罗斯这次真的成“菜鹅”了不成?尤其乌克兰展示了不少俄军抛弃的重装备,不禁让人想起俄军3月撤退时丢盔弃甲的场面。如果3月撤退还能用转移战略重心来解释,那么丢失伊久姆——哈尔科夫战线,这一顿巴斯侧翼该如何解释呢?难道是之前俄军演习从伊久姆抽调兵力了吗?

  这不,俄罗斯给出解释了,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消息,俄军决定再一次转移战略重心,将部队从伊久姆撤离并转移到顿涅茨克方向。言外之意就是伊久姆是俄军故意放弃的,跟乌军反击没有半毛钱关系。这话听着是不是非常耳熟了?没错!就是所谓的“转进”,本质上是战略战术失败后不愿承认的一种表现。在经历了三月撤退的丢人表现以后,转移战略重心这种理由恐怕很难再令俄罗斯人接受,毕竟如果昨天能从基辅转进到东乌克兰,今天能从伊久姆转进到顿涅茨克,那明天是转进莫斯科还是转进符拉迪沃斯托克?

  战略转移已经很难解释俄军此时丢人的表现,与其鼓吹所谓的战略转移,还不如吹自己在十几万甚至数十万乌军的猛攻下将部队成功撤离包围圈来的靠谱。俄罗斯国防部这时候宣称转移战略重心,到底是欲盖弥彰,掩盖战略失败,还是当真转移战略重心呢?我想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大概心里都有点数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伊久姆——哈尔科夫地区起到了保障顿巴斯北翼最外端安全的作用,只要俄军牢固控制这一区域,就可以阻断乌军哈尔科夫集群南下顿巴斯最快的路线,同时俄军控制伊久姆南部周边地区可以火力封锁巴甫洛夫格勒——巴文科夫——北顿涅茨克铁路,这样一来通往顿巴斯地区的三条主要铁路线路相当于被截断了一条,乌军顿巴斯集群的后勤被削弱对于俄军来说是有利的。

  反之如果乌军控制了伊久姆地区,那么俄军整个顿巴斯战线北翼将失去保障,乌军后勤通畅,乌军哈尔科夫集群既可以利用伊久姆铁路枢纽迅速南下支援顿巴斯集群,又可以长驱直入从侧翼包抄直取北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

  这样一来,俄军在顿巴斯战场上的压力将大幅度增加。可能有朋友会问了,区区伊久姆还能有这么大作用?不过是顿巴斯北翼最外围罢了,北顿涅茨克和斯瓦托依旧控制住俄军手中,俄军随时都可以复刻一次春季攻势,把战线拉回到伊久姆地区。

  硬要说的话,俄军复刻攻势也并非没有可能,只要西方面军抽出足够兵力,在乌军将重兵集群转移到顿巴斯方向时发动突击,自然有可能重新占领伊久姆地区。但要注意,西方面军主力集群一直蹲在白俄罗斯,他们的任务是等待北约的“天兵天将”,而不是支援乌克兰战场。

  西方面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作战行动也仅仅是牵制行动,甚至于在乌军反击时中路大开的舍甫琴科韦沿线也是西方面军防区,由此可见西方面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兵力非常有限,俄罗斯国防部不太可能从西方面军抽调更多兵力进入乌克兰,他们需要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北约“天兵天将”。因此从哈尔科夫方向重新控制伊久姆,并包围整个顿巴斯战场似乎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我们将视线重新拉回到顿巴斯战场上,前面说过如果顿巴斯北翼的安全问题。从北顿涅茨克及其北部的地形来看,这一区域有丘陵有河流,看起来似乎对防守颇为有利。但历史上苏德战争德军的经验表明,只要打过奥斯基河,那点丘陵压根不够装甲拳头塞牙缝的。此外北顿涅茨克背后缺乏足够的纵深掩护,假如万一守不住城市,想要快速撤退只有三条路可走。其中位于左翼的P66高速公路已经处于乌军炮火攻击范围中,沿着这条路撤退势必会变得非常困难,况且乌军已经夺取了库普扬斯克和格罗霍瓦特卡,随时都可能渡过奥斯基河,向北顿涅茨克背后发动穿插攻击。甚至更进一步还可以直接绕过北顿涅茨克,直取卢甘斯克,不但能对俄军造成重大威胁,最少也能直接合围北顿涅茨克这个俄军的重要据点。

  对于俄军来说,如果出现必须撤退的情况,那么就必须尽快将部队撤往斯塔罗伯斯克,而后再向边境退却。一旦北顿涅茨克失守,那么意味着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都将陷入危机,俄军就必须全面向边境撤退。假如发生这种情况,那么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的俄军也必须尽快转移,避免陷入被合围的风险。

  倘若俄军全面撤出乌克兰,那么接下来俄军要撤往哪里?上一次俄罗斯人从顿巴斯一路撤退到罗斯托夫,而后又撤退到斯大林格勒。俄罗斯能体面的结束战争吗?恐怕很难,“胜利转进”并不能掩盖顿巴斯北翼失去安全保障的事实,接下来俄军要面对的局势只会越来越困难。俄罗斯想要体面结束战争,除非接下来能够搬回一局,或者普京和北约达成某种协议,这恐怕就算在能源方面大幅度让步也无法让西方政客们满足,毕竟战争开始后想要说结束可不容易。饶是能够通过能源满足西方政客,接下来俄罗斯也要继续面对来自北约的压力。

  当然,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俄乌双方实际处在一个尴尬的“回旋门”之中。乌军在伊久姆方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这种进展的代价是乌军机动兵力的损耗——这不光是指乌军的人员损失,也包括战斗车辆、后勤车辆和弹药物资的消耗,这可能迫使乌军将进入一个短暂的修整期,并尝试巩固战果和建立新的攻击阵地。

  而撤退至北顿涅茨克的俄军则变相取得了一个内线优势,即通过缩短战线,集中兵力,缩短后勤线,这有助于俄军实施机动防御,配合顿涅茨克民兵的预备队,那么乌军短时间不太可能取得更大的战果。但是不管怎么说,失去了伊久姆的顿巴斯俄军都已经失去了最大的依仗。而如果再失败,那俄军就只能准备在边境作战,或者干脆准备在莫斯科和伏尔加格勒依托冬季作战了。

  换句话,短时间内想要在北顿涅茨克方向取得更进一步的胜利是不太可能的,除非真有北约“天兵下凡”,否则占据了伊久姆的乌军理应进入一个休整阶段。这对乌军并非是一个坏事,在战斗间歇进行修整和补给是军事原则的一环,也可以从欧美国家获得更多的军事援助。当然,俄军也不是没有其他反制的可能,乌军重兵集群已经转移到伊久姆,目前除部分兵力正在向顿巴斯转移,其余部队已经转入修整状态。对于俄军来说这是一个空窗期,不能排除俄军剑走偏锋,不在顿巴斯发动反击,而是在赫尔松发动进攻的可能。

  此前,乌军曾尝试在赫尔松方向取得突破,然而这一尝试最终变成了拉锯战,原本设想的四路大军分进合击被俄军的BTG单位化解,进攻部队遭受挫折且不得暂缓进攻势头,这或许也是迫使乌军将更多预备队投入到俄军相对薄弱的伊久姆方向的原因。然而,现在战场出现了十分诡异的情况,那就是赫尔松方向的俄军目前具备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他们在机动兵力方面拥有优势地位。

  反观乌军则损失了相当数量的机动兵力,作战车辆的损耗也十分严重——这包括他们把许多卡车满载石头开入河中来修建浮桥所致。这恰恰就是乌军最大的薄弱点,没有了足够的机动兵力之后,俄军在赫尔松方向的机动兵力成为了乌军最大的威胁,如果俄军不在北顿涅茨克方向发动直接反击,而是尝试在赫尔松方向主动出击,那么赫尔松方向的乌军就有可能重演9月2日的失败,甚至是遭至更大的失败。

  一旦赫尔松方向情况有变,乌军统帅部就必须面临抉择,或者彻底放弃赫尔松方向,任凭俄军合围那里的乌军,转而急攻北顿涅茨克的俄军,尝试采取一套‘换家战术’,赌在赫尔松的俄军的手之前,他们先一步突破北顿涅茨克。或者乌军彻底放弃进攻北顿涅茨克,甚至放弃正在构筑的进攻阵地,转而收缩战线至伊久姆,接着抽调兵力援助赫尔松一线,这样至少能保持住体面的胜利。

  很不幸的是,这两个方案的任何一个对于乌军都不是好选择。第一个方案,这完全是在赌赫尔松一线的乌军能不能坚持住,或是乌军不能突破北顿涅茨克,那就有可能导致赫尔松的俄军向乌军纵深推进,甚至是威胁到敖德萨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要知道敖德萨是目前乌克兰手中最大的港口,每天可以进出超过200万吨货物,既然能运出粮食,那就能运入武器弹药,因此对乌克兰而言丢失敖德萨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对于乌克兰来说,第二个方案虽然保险,可收缩战线和转移兵力无异于是另一种“撤退”。撤退是所有战斗形式里最复杂的,没有人敢确认俄罗斯的抽调出来的援兵会不会突然发起进攻,如果发生了这种事,那么乌军就可能在伊久姆地区迎来一次失败。就算伊久姆的乌军能顺利转移,俄军也不趁势发起任何攻势,那部队千里驰远赫尔松方向,还要在抵达后迅速遏止赫尔松俄军的攻势,显然也不是多现实,他们刚刚经历一场恶战,现在还有几成余力已经是问题了。

  当然,这种设想对于俄军而言也有巨大风险,BTG单位在机动作战上确实是一把好手,但在歼灭能力上较为薄弱,原因是BTG单位的作战兵力薄弱。一旦他们不能重创当面的乌军,那么整个作战计划就毫无价值,甚至可能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导致赫尔松方向也会出现不稳。又或者他们短时间啃不下硬骨头,而伊久姆的乌军又赶来增援,到时就是压力转移到了赫尔松方向。加之俄军在赫尔松方向的后勤线远比顿巴斯地区要长,并且黑海舰队无力保障航运安全,乌军几乎控制着亚速海和黑海北岸的天空,就连刻赤大桥都随时可能被乌军炸断,因此在赫尔松发动反击,在战略上对于俄军来说也是一种******行为。

  因此,俄乌双方现在都处于一个“回旋门”的状态,双方都有可能发动一次攻势来争取战略主动权,但攻势本身也有极大的风险。简单说,俄乌双方现在就像是两个赌徒,精打细算的考虑自己要不要把筹码押上赌桌,并且要仔细思考自己是否能承担这个风险。就目前的局面来看,显然俄乌双方都还没有下定决心,这可能需要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俄乌双方的统帅部才能做出决断。

(责任编辑:admin)

社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