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K-POP北美开拓纪“韩流”北美十年

时间: 2023-05-20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对于许多国内观众而言,了解BLACKPINK组合或许是从LISA成为《青春有你2》导师才开始的。

  在1月的发布会后,这位“人间芭比”就凭美腿上了热搜,并随着节目播出路人好感一路走高。彼时,这位唱跳俱佳的女团成员或许还未突破犀牛君关于韩国女团的想象。

  而最新消息是,BLACKPINK单曲《How You Like That》MV以8240万的数据打破Youtube 24小时内最高播放数纪录。刚刚喜欢上的小姐姐居然是全球偶像,这就多少有些颠覆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Youtube 24小时播放记录保持者,是同样来自韩国的流行音乐组合防弹少年团(BTS),泰勒·斯威夫特2019年的新歌《Me!》MV排在第三位;而在这份YouTube榜单的Top 10,韩国流行乐(K-POP)总计占据七席。

  在当下流行音乐版图中,北美音乐依然被视为主流的核心区域。而K-POP在这里的表现,或可作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认知度的某种观察角度。

  衡量北美地区音乐热度的榜单,包括传统的Billboard公告牌,以及近年来音乐流媒体Spotify和iTunes的热度榜;而YouTube的MV播放量则可视为音乐热度的某种转化。不可否认的是,K-POP的YouTube表现与较强的视觉属性直接挂钩,这也让其始终受到数据虚高的质疑,但这种论调,多少忽略了其他榜单上K-POP的表现。

  其热度至少说明,继续认为K-POP是以韩团的外形和身体、而非音乐本身博出位已经不合时宜。BLACKPINK破纪录的当下,或可作为重新观察K-POP的契机。

  在此之前,韩国流行音乐已经多次尝试进入北美市场。JYP创始人朴振英就是其中的代表,歌手出身的他曾在2007年宣布进军北美却在半年后黯然回归。进入北美市场成为他的某种执念。正因如此,凭借《Nobody》在泛东亚地区进入全盛期的Wonder girls组合,在朴振英的主持下开启了北美攻略。

  但将《Nobody》进入Billboard视为K-POP在北美的里程碑事件或许并不确切,无论是彼时的市场反馈还是巡演数据,都不足以说明北美对这种被认为是“弱化版北美流行乐”的认可,其后的《Wanna Be》也未能重复《Nobody》的“奇迹”。

  造成的直接后果或许有二:一是已经成为东亚“顶流”的Wonder girls因进军北美,本土人气快速流失,开启的女团时代反而成就了“女帝”少女时代,JYP娱乐再度失去和SM娱乐竞争的先机;二是JYP对其北美战绩的过度宣传,为此后的K-POP出海留下了因数据虚高被质疑的阴影。

  公告牌评价《江南style》“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韩国”。当年9月,这首歌登上美国公告牌百名榜第二位,包揽了英国、美国、巴西、比利时等35个国家iTtunes单曲榜第一名;这也是K-POP第一次在YouTube展露拳脚,年度播放量超4亿,截至目前这个数据已经是35亿。鸟叔PSY次年再度进军北美的《Gentleman》,更连续十五周在公告牌占据前五席位。

  或可认为,从《Nobody》到鸟叔,是K-POP在北美的认知从单一音源到歌手的跃迁,而接下来,防弹少年团(BTS)和粉墨(BLACKPINK,BP)作为组合在北美扩大影响,已经表现出主流音乐对K-POP文化的某种接纳。

  2015年,BTS第四张迷你专辑《花样年华pt.2》入围公告牌世界专辑榜,专辑主打歌《Run》还登上全球最佳数字歌曲榜首位。2016年,防弹少年团登上Billboard“世界艺人专辑榜”第5位。2017年,迷你专辑《LOVE YOURSELF承Her》连续4周登上美国Billboard单曲榜HOT100,并登顶美国公告牌Billboard专辑排行榜冠军。

  2019年2月,BTS作为颁奖嘉宾出席第61届格莱美颁奖礼, 他们也是首次受邀出席格莱美奖颁奖典礼的韩国歌手。

  相比而言,BP在2016年成团后的北美开端或许并不完美,首支单曲不温不火,但次年在科切拉音乐节上的表现,让她们快速成为流行文化的宠儿。2018推出的单曲《Ddu-du-ddu-du》拿下美国金唱片认证,2019年单曲《Kill This Love》创下Spotify的播放3.12亿次、YouTube上的观看超过8.24亿次的数据。

  多个榜单相互佐证,应该看到,或许当下以BTS、BP和TWICE为代表的韩团在北美还不算“顶流”,但能频繁出现在公告牌TOP50等榜单并在YouTube上获得极高热度,至少能说明这种文化的破圈趋势。或可佐证的是,在YouTube上有大批播客模仿或恶搞韩团舞的视频,模仿BP的单条视频最高达6662万次观看。

  大量粉丝团正在北美自发形成,应援、礼物、打榜等韩国粉丝经济生态被复制。在此前的电视节目中,影星艾丽·范宁和麦克斯·明格拉曾表示自己是BTS的粉丝。

  一方面,是对于海外市场的迫切需求。按照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2019年的最新数据,韩国市场在全球排在第六位,相比2015年的全球第14位快速提高。但如果细看数据会发现,在各国的市场配比中,北美市场收入达到111亿美元,占总份额几乎一半,“主流市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商业层面。

  在90年代后期,韩娱龙头SM娱乐就和日本艾回唱片签订了战略合作,并将旗下最具市场价值的歌手BoA长期留在日本发展,如东方神起、少女时代也都有近三成业务集中在日本。而SM的中国布局我们或许更熟悉,2010年之后安排了“中韩歌会”、“SM家族”中国行等行程,从Super-Junior的韩庚开始,主要组合成员基本都有中国面孔。

  但2012年和2016年,日本和中国先后出台了对韩国娱乐的限制发展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娱乐行业开始加速原本的北美攻略。

  这就要提到另一方面,既韩国对北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长期的仰视,对于北美的文化认可有着相当迫切的需求。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朴振英有着北美执念,而且《Nobody》登陆公告牌的事件能带动韩国国内的高关注度。

  而从《Nobody》、PSY再到后来的几个团,北美热度的提升除了长时间的认知积累,也有各方面主客观环境的变化。或可从三个角度来讨论。

  首先是韩国文化在北美的整体认知提升。得益于网络时代的信息渠道铺开、新生代的多元化审美包括北美目前有色族裔文化加码的大环境,主动靠拢的韩国在北美主流语境中得到更多机会。今年奥斯卡,韩国电影《寄生虫》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可作为佐证。

  其次是韩团迭代在市场开发上的战略倾斜。韩国从90年代H.O.T.、S.ES.、Fin.K.L等一代团,到Bigbang、Super Junior、少女时代、KARA等二代团,再到BTS、GOT7、BP、TWICE等三代团的发展策略做一梳理,会发现其市场视野是从本土开发、东亚市场到全球化的稳扎稳打。

  最直观的例子是,相比2015年出道的BTS,BP甚至没有经历在本土成为“顶流”再进军海外的过程,而是韩国国内和北美市场同步开拓,进而以海外热度来反哺国内,进入“K-POP脱领地化”的新时代,即以YouTube为代表的跨国流媒体平台为主轴,谋求在国内外同步成长。这种战略,体现为脱离国界束缚的内容追求。

  这就可以引申到从歌手、团体到内容的全面进化。如果对比《Nobody》和BP的音乐,会发现两者在风格上的巨大改变,从以往的甜美、小清新,渐渐具有了力量感、大配器的欧美音乐气质。

  改变一方面得益于K-POP本身的进阶,YG娱乐能在21世纪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杨贤硕引入了嘻哈音乐,并打造了包括PSY和BIGBANG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人,进而深度影响K-POP的音乐基因;另一方面,韩团进军欧美的音乐也有定制色彩,比如YG娱乐内部作家兼制作人Teddy Park为BP打造的音乐,就很突出女孩们浑厚音色和强悍气质。

  而这种靠拢并不以牺牲本土色彩为代价。韩团高中毒性的副歌、整齐的枪舞以及高度视觉化的音乐录影带,依然带有迥异于北美音乐作品的特质。成员集中为95后的三代团,将这种差别进一步扩大,和如同流水线产品的前辈相比,他们更具有个体特点。

  透过单一的音乐和电影等艺术载体,可以看到韩国文化产业在全球主流文化市场的不断成长和自洽。北美市场的表现,固然并不能和文化价值本身划等号,我们也无需将是否被主流接纳看作某种标准,但在“文化出海”、建立文化自信和交流的大背景下,韩国在文化内容领域的发展策略,显然有其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社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