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

碧海情天录到底什么情况?

时间: 2022-11-03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563 次

  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我们如此热衷于过各种各样的节日?难道仅仅只是为了给平淡的日常增添一点情趣或是为了那一份小小的礼物和祝福?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仪式无处不在,会赋予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特定事件“与众不同”的意义,而仪式感便是在仪式之中产生的体验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红楼梦》中,黛玉怜惜花,认为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为此有了经典片段《黛玉葬花》;同时,她写葬花词吟咏,使得葬花更具有仪式感。

  《蒂凡尼的早餐》中,农家女孩面对蒂凡尼橱窗里的珠宝一边吃早餐,身着端庄黑裙优雅地吃可颂,也是仪式感的体现。正是因为它,也使得演员本身成为无法替代的经典。

  小王子在驯养了狐狸后,狐狸对他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古代人们在遇到旱灾会敬雨神,遇到洪灾会敬河神,希望通过这些祭拜的仪式,获得神灵的庇佑。其背后有人们渴望安宁,丰衣足食的愿望;将士出征打仗前会夜观星象,择良辰吉日出发,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些仪式,来获得庇护,取得胜利。

  正如我们常常在切生日蛋糕前,要先点个蜡烛,闭上眼睛许个愿望,然后一口气吹灭它。这些仪式的背后,都有我们渴望被满足的需要和愿望。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仪式的方式,来实现这些需要和愿望。

  所谓“心诚则灵” ,是因为“心诚”,意味着我们有强烈的动机去做某件事,动机会激励着我们的行为,去为实现愿望做最大的努力。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暗示。当我们沉浸在仪式的氛围中,更容易受到这种自我暗示。

  人们通常会将这些愿望的实现,归结于仪式后“有如神助”的力量。但是,通过仪式产生的自我暗示,才是帮助我们实现愿望的心理原因。

  这种自我暗示的核心,是“相信”。我们相信仪式可以帮到我们,保护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确实变得更有力量,有能力可以去达成愿望。

  仪式往往会有一系列的程序,这种程序制造的秩序性,营造了仪式的氛围,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到自己也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从而可能建立起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

  比如一些群体仪式,如国庆节的阅兵仪式,通过强调其仪式程序,唤起人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大家更会感叹祖国的强大,从而对自己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的身份产生认同,感到安全和满足。

  再比如一些个体仪式,如结婚时新人会举办婚礼仪式。通过一系列繁复的仪式程序,以及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福,可能会让新婚的夫妇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他们认同了新身份所赋予的意义,对当前的身份感到更有责任。

  当我们起床的时候,拉开窗帘,让充满希望的晨光洒进来,而当我们在睡觉时,把窗帘拉上,将外界的喧嚣阻隔。这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仪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开启或结束一天的生活,将遗憾留给过往,把希望留给今天。

  仪式,可以是一个人在家用精心准备晚餐,铺上喜欢的桌布,食物的搭配和摆放恰到好处,也可以是每天在书桌上换上一束新鲜的花,写下一天的感想;在休闲的周末时光,可以一个人好好享受暖阳里的下午茶,也可以说走就走,来一场放肆的旅行。

(责任编辑:admin)

社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